漠河舞厅的故事

时间:2025-04-07 23:01:05
漠河舞厅的故事

漠河舞厅的故事

漠河舞厅的故事,网友们都愿意相信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:中国最北的城市里,在舞厅本身都已成为时代印记的今天,有一位老人以独舞这样的浪漫方式怀念着一生最爱的人。漠河舞厅的故事。

  漠河舞厅的故事1

哪怕是放在一个月前,漠河人都可能难以想象,“舞厅”会与这个北境小城组合,形成一个现象级标签。一切起始于一位“独自跳双人舞的老人”,在闪烁的旋转灯球下,拉扯出几代人记忆中的熊熊大火。

10月下旬,歌曲《漠河舞厅》在各大社交平台被模仿传唱,背后爱情故事的虚实引发讨论。根据创作者柳爽去年3月的发文,他的灵感来自于一位在1987年大兴安岭“五·六”火灾中失去妻子的老人,遇见他就在距离火灾仓库原址不远的舞厅。

南都、N视频记者从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、大兴安岭“五·六”火灾纪念馆获悉,这个舞厅确实存在,至于那位“70多岁、穿着朴素的独舞老人”,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疫情之前。

一首痴情歌

“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,也没有见过有人,在深夜放烟火。”“灯光底,抖落了晨曦,在1980的漠河舞厅。”

这首以上世纪80年代的悲剧为背景的爱情故事,发布后一整年并未走进公众视野,却自今年10月起席卷短视频平台,被海量模仿传唱、重新编曲作词,也登上多个音乐平台榜单。

伤感的旋律勾起情怀与回忆,人们感叹痴情世间罕有,依据是创作者柳爽去年3月的发文——他曾以故事原型人物张德全(化名)老人的视角,给老人在33年前火灾丧生的妻子“康氏”,写了一封信:《再见了晚星》。

这个故事里,“康氏”在举国震惊的1987年大兴安岭“五·六”大火大火中丧生,往后30余年,张德全老人并未再婚。

柳爽写道,康氏生前爱跳舞,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弥漫着谷物粉末的仓房,在狭小的空地上练舞,“一圈一圈的鞋痕在尘土中像涟漪一般慢慢摊开”的画面,是老人这辈子最灿烂的回忆。

附注中,他说:“视频拍摄时,我正在他的旁边跟随他舞蹈,老人告诉我,他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,他们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学习舞蹈。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的梗概,在征得本人同意后,返京创作了《漠河舞厅》一曲,并冒昧地使用第一人称写下这篇《再见了晚星》。谨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。”

歌曲走红引发了对故事虚实的进一步探究。10月27日,柳爽再次发文表示,之前信的内容,是他和老人简单攀谈不到五分钟后,经本人同意进行的创作。

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其中“加入了一定程度的文学想象和细节填充。”相比于资本与推手的力量,柳爽更倾向于相信,歌曲在发出一年多之后陡然走红,“可能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击中和现代社会对保守爱情观的某种共情。”

寻找漠河舞厅

故事中的“漠河舞厅”是否存在?

11月3日,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确认,那是一家位于漠河市西林吉镇38区的地下室舞厅,确实有人见过一位独自跳舞的老人。

大兴安岭“五·六”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则说,火灾的遇难者资料中没有康姓女子,可能故事里用的是化姓。至于那位“70多岁、穿着朴素的独舞老人”,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疫情之前。

上述文体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,漠河喜欢跳交谊舞的老人很多,歌厅也很多,里面都能跳舞,但单纯跳舞的舞厅仅此一家。“漠河舞厅”位于地下室,老板叫“宝哥”,他对南都记者说,舞厅自2019年起营业,有600多平米,来的客人基本在40至60岁左右。照片和视频里,舞厅的装潢风格与客人衣着乍一看还停留在上个世纪,票价也颇有年代感:“5块钱,想跳多久就跳多久。”

“宝哥”没有跟独舞老人交谈过,之所以还记得他,是因为别人大多成双成对,而他只有一个人跳没有舞伴的交谊舞,“我记得他人很朴实,个儿不高,普通工人的样子。”

部分虚构的凄美爱情故事背后,是真实确凿的苦难。

1987年5月6日,大兴安岭地区西林吉、图强、阿木尔和塔河四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发生火灾。马景春向南都记者回忆,“那年我上初一,太阳被烟和灰笼罩起来像一个大火球。后来村里就只能听到人们的呼喊和逃难声了,满街都是逃窜的人群,路上雾蒙蒙的,像世界末日。”

她说,当时村民集中在一个沙场避难,看得见远处的村庄被山火一点点吞噬。“当火烧到房子时,能听到电视机‘轰’的爆炸声,黑色烟瞬间冲上天空和山上的火海融为一体。每个人的脸上除了泪痕,全是黑色的灰。”

这场火灾的火场总面积达1.7万平方千米,造成211人丧生,266人烧伤,受灾居民1万多户、5万余人。马景春回忆,房子烧毁后只有烟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,如同黑色的墓碑,人们记忆也全是黑色的——火灾几乎吞噬了整个漠河。

“火灾后的第三天,救援物资就到了,我记得物资里有成袋的麻花、面包、饼干,还有很多棉被棉袄,捐来的很多棉袄里都带着钱,口袋里还装着各种安慰信。”大约是火灾的二十多天之后,那年的6月1日,下了一场雨,烧毁的土地上冒出一茬茬青绿,“那时候我们全哭了。他们说,草都绿了,生活会有希望的。”

可是,往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,马景春一做噩梦必然有大火包围的场景,没完没了地烧,无处可逃。

漠河拥抱《舞厅》

在中国版图的最北部,漠河市紧邻中俄界江黑龙江,远在歌曲走红之前已是为人熟知的地名。昨天的爱情故事会为今天的漠河带来什么?至少在漠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看来,是这座网红城市的又一机遇。

10月25日,该局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发布“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”,复述了柳爽写的故事:“他站在舞池中央,仿佛又回到了那间狭小的仓房。从此,漠河舞厅里多了一位独舞的老人。”

数据分析平台显示,这条视频发布后,10月26日,该账号迎来了明显的点赞和粉丝增加。自那时起,这个平台账号又发布了4条视频,配乐无一例外,都是《漠河舞厅》。“漠河舞厅背后的1987年5·6大火真实记录”、“漠河舞厅现在的样子”、《再见了晚星》的节选朗诵,附以纪念馆的视频,还有一条最新的旅游宣传视频:“除了漠河舞厅,在这片冰雪圣境里,我们有大把的`时间去挥霍。”

画面里轮番出现“中国最北点”的石碑,北极村、篝火、麋鹿和大雪纷飞。不仅是官方平台,近日同样以各种各样版本《漠河舞厅》为背景音乐的漠河旅游攻略视频,也在多个平台成为一股潮流。

旅游业之于漠河,是“一业牵动百业兴”的存在。

这个8万人口的小城每年都要吸引30 ……此处隐藏4128个字……>漠河冬天最冷能达到零下50℃,年纪大的舞友出行不便,李金宝开着他的7座私家车接送。他体谅他们,“月票才50块,来回打车都要20块了,老年人节约,舍不得。”

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,李金宝开车出了一起事故,赔了两万多元。但他没打算涨价,“都是一个地方的,处出感情了。今年我儿子结婚,他们来捧场,甭管随的礼厚礼薄,都是心意,我不能辜负他们。”

“把舞厅继续开下去”

11月,东北、内蒙古多地出现暴雪,中国最北小城的气温却罕见地比往年同期暖和,直到11月5日才下了一场“能站得住的雪”。当地人说,今年漠河赶上暖冬了。

而对于当地文旅来说,漠河今年正在遭遇一场冷冬。冯广庆说,2019年漠河的旅游人次是234万,疫情后锐减了三分之二。今年3月起,漠河机场因改扩建施工停航一年,旅游业更是受到直接冲击。

今年上半年,漠河文旅局到南方几座城市做了七场线下旅游推介会,下半年因为疫情,线下推介会取消了。而《漠河舞厅》的爆红,让网民关注到这座东北边陲小城。冯广庆知道,这是上天给漠河的机遇,比多少场线下推介会更有用。

话题发酵到1亿浏览量时,冯广庆开始密切关注着舆情,向上级部门汇报。李金宝的舞厅他有印象,疫情检查时他去过几次,冯广庆立刻上网搜到舞厅的联系方式,向李金宝询问了“张德全”的细节。

李金宝当时人还在吉林老家,冯广庆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:抓住这个热度,把舞厅打造成一个IP,“雅座可以卖咖啡和餐饮,把舞厅月票设计成可以收藏纪念的文创产品。”

冯广庆亲自为舞厅月票文创产品撰写了文案,他透露,目前文创产品项目已经在策划阶段,准备运作了,“以后这个舞厅就是‘漠河舞厅’的发祥地,漠河每一个舞厅都是漠河舞厅。”

李金宝不懂传播,也搞不清楚什么是文创和IP,他决定把舞厅继续开下去,最重要的是要为老人们保留一个舞池,让舞友们以后还可以在这里跳舞。也许,卡座和月票会成为外地游客追忆一个爱情故事的载体,也许,会有年轻人走进舞厅,像2019年12月的柳爽走进舞厅一样,加入正在跳舞的老人们,听他们讲那场大火的故事。

11月9日下午,李金宝在舞友群里发了一个通知:“今天晚上舞厅开门”。这是关了约半个月后,舞厅首次开张,沉寂多时的微信群活跃起来。

傍晚7点多,二十多个舞友拎着装舞鞋的包如约而至,赶赴这场久违的舞会。室外温度零下二十摄氏度,他们寒暄着坐在卡座上换掉厚厚的棉鞋,穿上皮鞋,几位女士还郑重其事地穿了长裙,每个人脸上戴着口罩,看不清表情。灯光音乐一起,他们旋入了舞池。

  漠河舞厅的故事3

10月,一首《漠河舞厅》歌曲爆红。而漠河舞厅是除电影院之外最受当地人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,也见证了漠河人漫长的自我疗愈与生活复苏。

漠河舞厅为什么火了?

“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,你什么都没有说,野风惊扰我……”

最近打开短视频平台,相信你总会刷到这首《漠河舞厅》。

与以往凭借洗脑旋律出圈的“神曲”不太一样,《漠河舞厅》让网友产生强烈共情的,是它颇有画面感的创作背景:东北小城的舞厅、怀念亡妻的独舞老人、三十多年前的特大火灾……

来源:短视频平台截图。

一首《漠河舞厅》,让位于中国最北端的小城漠河火了。

神秘,遥远,极寒,曾是漠河留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象。很少人记得,火灾,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印记。1987年5月6日,大火在大兴安岭北麓林区蔓延,烧过了101万公顷的森林。28天不停的大火,吞没了211条生命,5万余人流离失所,其中漠河县的西林吉、图强、阿木尔三个林业局被烧毁。这是1949年以来伤亡人数最多、毁林面积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。

去年,音乐人柳爽创作歌曲《漠河舞厅》,讲述了火灾中一个凄怆的爱情故事:一位名叫张德全(化名)的老人,妻子在1987年的火灾中遇难,此后34年,他未再婚。过去,他们常在旧仓库里跳舞,妻子走后,老人来到漠河舞厅独舞,缅怀妻子。

漠河舞厅内部。

54岁的李金宝是漠河舞厅的老板,也是那场大火的亲历者。2019年,他开了漠河唯一一家舞厅,一个由旱冰场改造成的600平米的地下室,门票5元一张,包月50块钱,来的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。最近,歌曲走红后,有人从广州、大庆、齐齐哈尔慕名而来,想看看真实的漠河舞厅。

34年前,李金宝在火灾发生前两个月来到漠河,从大火中逃生,目睹城市被吞噬,火灾后短暂地逃离,又重回漠河,投身城市重建浪潮,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重生和变迁。

解读漠河舞厅往事

漠河舞厅受到关注和歌曲《漠河舞厅》有关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这首歌由音乐人柳爽创作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,打开短视频平台,就会听到这首歌曲动人的旋律以及抓人的歌词:“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,也没有见过有人在深夜放烟火,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,你什么都没有说,野风惊扰我。”

关于这首歌,根据柳爽发布于个人平台的公开说法是,《漠河舞厅》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是一位叫张德全(音)的老人。

1987年5月,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,多人遇难,其中就包括张德全老人的妻子。往后30余年,老人未再婚,二人生前也未育有子女。老人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,他们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学习舞蹈。

柳爽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的梗概,在征得老人同意后,创作了《漠河舞厅》一曲,他把这首歌“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”。

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,并配文称,这位张德全老人便是《漠河舞厅》的原型人物。

一时间,这首歌的内涵打动了无数网友。

《漠河舞厅》走红后,全网开始打听张德全老人和漠河舞厅。 舞厅老板和创作者回应

当地人找到了这间位于半地下室的舞厅,舞厅老板“宝哥”说,他在大概2019年初舞厅开业时见过这位老人,老人看起来60岁左右,自己在那里跳舞,跳一个多小时就走了,来了有五六次。但是近两年老人都没有在舞厅出现过。

老板说,现在因为疫情,舞厅暂停营业。舞厅平时晚上营业,一张门票5元,来舞厅的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,年龄都在60岁左右,最年轻的也就是四五十岁的人。

“听完张德全老人的故事我很感动,不管赚不赚钱,我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,希望漠河的老人有个休闲的场所。”

来源:“漠河舞厅宝哥”头条号

尽管目前关于老人的去向和故事都无从可考,但网友们都愿意相信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:中国最北的城市里,在舞厅本身都已成为时代印记的今天,有一位老人以独舞这样的浪漫方式怀念着一生最爱的人。

《漠河舞厅的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